其实和正史相比,《三国演义》里的吕布人品还更差一点。所以,吕布在人品方面,确实非常不堪。
不过,真实的吕布在某些方面,和演义中的吕布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演义为了凸显吕布武力第一的人设,忽视了吕布智力方面的描写。
真实的吕布在《三国志》中被评为“轻狡反复,惟利是视”人品确实堪忧,但是一个“狡”字,说明吕布也不乏一点小聪明。
吕布,最初是丁原手下的主簿。丁原当时是并州刺史,并州就是现在山西太原一带。换句话说,吕布最初是在晋绥军工作的。
丁原对吕布非常信任,史书记载是“大见亲待”。
在正史上,丁原和吕布之间倒是没有什么父子关系。但是主簿属于长官自己招募的属吏,也就是说,吕布和丁原也是有君臣之分的。
但是在董卓进京,并开出更高的价码的时候,吕布还是背叛了丁原。
吕布杀了丁原,还带着丁原的手下归顺了董卓。这是吕布的第一次政治投机。
吕布武力过人,他到了董卓手下,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董卓对吕布非常信任,两人“约为父子”,结成了义父和义子的关系。
俩人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但是一段时间过去后,双方的矛盾却展现了出来
董卓知道自己人缘不好,很害怕有人刺杀或谋害自己,于是让吕布随时跟着自己,给自己当贴身保镖。
俩人在一起待的时间长了,就难免有冲突。董卓曾经在酒后责骂吕布,让吕布很不高兴。后来因为一件小事,董卓还把一柄小戟扔向吕布,幸好吕布身手敏捷,才躲了过去。
经过这件事,吕布开始怨恨董卓。
而且,吕布由于天天跟着董卓,所以能经常出入董卓的内室。就这样,他和董卓的一个侍女有了私情。
在过去,侍女往往是男主人的候补小妾。吕布这么干,相当于给董卓戴了一顶绿帽子。
想起这件事,吕布就更害怕了。董卓因为一点小事都差点杀了自己,要是知道自己和他的侍女偷情,那自己估计可以收拾收拾直接投胎了。
司徒王允之前一直对吕布非常有礼,所以吕布和王允关系不错。有一次,吕布和王允诉苦。王允抓住这个机会,就劝吕布和自己一起搞政变杀董卓。
吕布稍微犹豫了一下:“乃如父子何?”可我们有父子关系啊,这不好吧?
王允一听,吕布这是心动了啊!要真拿董卓当亲爹,吕布这会儿就应该掀桌子破口大骂,甚至恨不得要砍人。现在这么简单的犹豫一下,根本就是心动了!
所以,王允赶紧给吕布递台阶:“您姓吕,他姓董,你们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现在担心生命安全还来不及,说什么父子呢?”
吕布一听,就同意了。然后,王允就策划了杀董卓计划。
董卓被他们忽悠着来朝会。路上,马突然受惊,怎么也不肯往前,还把董卓摔了下去。董卓感到奇怪,想回去算了,吕布赶紧上前劝说董卓,董卓才按原计划进宫。
董卓被武士刺下车,呼喊吕布,吕布高声说:“有诏讨贼”就亲手刺死了董卓。
杀死董卓后,王允表吕布为温侯、奋威将军,和吕布共同主持朝政。
吕布的第二次政治投机,换取了更大的好处,他从一个听人趋势的“将”,转变成了一个足以影响朝廷的势力。
这是吕布人生的高光时刻,不过吕布的高光时刻没有维持太久,就被王允这个猪队友倒坑了一手。
王允迟迟不肯赦免董卓的跟随者们,让董卓手下的这些军头们很害怕,吓得他们想抛下军队,自己逃命。
但是贾诩给他们出了个主意,结果李傕郭汜听了贾诩的主意,直接向京城进攻了!
吕布守了一段时间,但实在是干不过,最后只好仓皇逃离,连妻子都没来得及带着。
不过,吕布居然难得的义气了一把。他连妻子都没来得及接,却跑去问王允:“跟我一起跑路吧!”
王允拒绝了,让吕布出去后转告山东诸公,不要忘了朝廷,要继续努力。
吕布离开京城后,着实飘零了一段时间。他离京的时候,特意吧董卓的人头挂在马上带走。他带着董卓的人头是想干嘛呢?是想卖袁家兄弟一个人情。
袁术和袁绍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论实力,足以接纳他了。
吕布认为,董卓杀了你全家,现在我杀了董卓,还吧董卓的人头带来了,你得相当感激我了吧?所以,吕布的第一个投靠对象,是袁术。
但是,吕布部队的军纪不好,所以很快就被袁术嫌弃了。没办法,吕布只好走人。
离开袁术之后,吕布的第二个投奔对象是袁绍。吕布投靠袁绍的这段日子里,还帮袁绍击败了张燕的黑山军。
吕布觉得自己有了功劳,就让袁绍给他扩充部队。不过袁绍比较小气,就没同意。再加上吕布军队的军纪确实不咋地,所以袁绍也开始讨厌吕布。
吕布察觉到了袁绍的不满,就和袁绍辞行。
袁绍明面上答应了吕布的请求,背地里却担心吕布走后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安排了三十个甲士去送吕布,其实是让他们暗杀吕布。
吕布敏锐的察觉到了袁绍的杀意,他不动声色的把这些人带到了营帐外面,然后让他们在外面等一会儿。
吕布饶有兴致的叫人在营帐里弹筝。筝声不断,外面的刺客就不好进来。
到了晚上,外面的刺客都睡着了,吕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
等到半夜,这些甲士冲入了营帐中,对着吕布的床榻一阵乱砍,但是他们斩断的只有吕布的被子。
等到天亮,袁绍的部队才发现吕布已经走了。他们想追,但是想起吕布打黑山贼时的样子,觉得自己和吕布单挑,和自杀没啥区别。还是假装比划几下,对得起袁将军的饷银就算了。
离开袁绍之后,吕布辗转来到了张扬那里。吕布刚离开京城的时候,李傕郭汜等人散发了对吕布的通缉令,号召大家抓到吕布就杀了,杀了“朝廷”有赏。
张扬性格仁弱,压制不住自己的手下。所以张扬虽然没想过对吕布动手,但是张扬的一些部下都对这些赏赐很心动,纷纷想要杀了吕布。
吕布察觉了这些不稳定因素,他主动找到张扬,对张扬说:“我是您的老乡,杀了我,反而会削弱您的势力。不如把我直接出卖给李傕郭汜,可以等到他们的好处。”
吕布这么说,张扬感觉很不好意思。再加上经过他这么一说,杀死吕布,对张扬的名声不好;但要是想出卖吕布,一样有很大的风险。更何况吕布已经有了戒心,就算真想出卖吕布,也成功不了。
所以张扬听了吕布的话后,对外敷衍李傕郭汜,对内却处处保护吕布。吕布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时间一长,李傕郭汜知道自己不能杀死吕布,就以朝廷的名义封吕布为颍川太守。吕布暂时算是脱险了。
吕布离京的这段时间,由于情商不高、名声不好,经常碰壁。要不是还有点小聪明,估计很快就完蛋了。
再之后,吕布又迎来了人生的一个小高峰。陈宫想背叛曹操,于是鼓动张邈迎接吕布来做兖州牧。
这一次,吕布可把曹操坑的相当狼狈。曹操只剩下三个县,而且这三个县还是荀彧他们在驻守,所以才留住了。
而且吕布和曹操在濮阳交战的时候,曹操的青州军还打败了。曹操本人手掌烧伤,搞的非常狼狈。期间,曹操还被吕布的手下抓住问:“曹操呢?”
曹操急中生智,指向前面:“前面那个骑黄马的不就是吗?”这才逃过一劫。
不过,曹操最终还是夺回了兖州。吕布只好再次逃亡。
这一次逃亡,吕布创下了一个记录:他把刘备整烦了!
刘备在三国之中,最为人称道之处,就是他人缘好,谁和他相处后都对他念念不忘。
但就是兼容性最强的刘备,和吕布相处之后居然“外然之而内不说”!
能这么讨人嫌,也是一种超能力。
而且,吕布惹刘备讨厌,还不是他看刘备不顺眼,故意惹刘备,而是“布见备,甚敬之。”
吕布觉得,关东诸侯都想杀董卓。那自己杀了董卓,关东诸侯应该感谢自己才对。
但是关东诸侯却都不收留自己,简直是无情无义无理取闹。唯有刘备愿意接纳自己,刘备真是一个大好人啊!
在吕布表达感动之后,刘备觉得,他后悔了!这人说话怎么颠三倒四的?其他诸侯不收留,其实是有原因的吧?
在非常尊敬对方的情况下,把人家整烦了,真是一种神奇的社交天赋。
再往后,就更有意思了。刘备出去打袁术,吕布就给他“甚敬之”的刘备来了一次背刺。
而且,吕布背刺刘备,不是《三国演义》里那样,因为张飞打了吕布的岳父,吕布感到受辱才动手的。
在真实的历史上,是袁术给吕布送去了一批粮食,还附上一封信,猛猛的给吕布吹了一波彩虹屁,顺便画了个大饼。
于是,吕布就准备背刺他“甚敬之”的刘备。张飞确实和曹豹有了矛盾,不过吕布是先准备背刺刘备,曹豹才联系吕布的。
也就是说,吕布背刺刘备,纯粹是理性的、有目的的行为,没那么多意外因素。
不过,夜路走多了,总会见鬼。吕布这个背刺界的大贤至圣先师,也遭受了一次背叛。
吕布手下有一个叫郝萌的将领,收到袁术的收买,给吕布准备了一个意外惊喜。
吕布半夜突然受到袭击,非常狼狈。他“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带着媳妇,披头散发的从厕所翻墙跑了。
此时吕布还不知道,偷袭他的人究竟是谁,于是去了高顺的军营。
高顺是吕布手下的一个异数,他不贪财不好色,甚至也不酗酒。所以,在危机关头,吕布选择去高顺那里。
高顺很快判断了目标,他问吕布:“将军隐约听到什么了吗?”吕布说:“像是河内人的声音。”
高顺立刻判断:“是郝萌。”于是出门平叛。
郝萌虽然叛乱,但是郝萌的副将曹性却不同意背叛吕布。郝萌的叛乱平定后,吕布询问曹性:“郝萌为何叛乱。”
曹性回答:“是袁术给他写信,所以郝萌才背叛将军。”吕布又问:“军中还有和郝萌勾结的人吗?”
曹性回答:“陈宫和郝萌同谋。”
空气诡异的安静了。当时陈宫就和吕布坐在一起,听到曹性这么说,脸一下子红了。
陈宫表现的很明显,他大概率也参与了郝萌和袁术的计划。只不过,陈宫是吕布手下比较重要的成员,所以吕布没有询问陈宫。这事就和稀泥过去了。
“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布以宫大将,不问也。”
不过,这件事看似是过去了,却给吕布集团内部埋下了一个不合的伏笔。后来吕布不听陈宫的建议、陈宫和高顺不合,恐怕都和这件事有关。
再后来,吕布迎来了他的一个智力高光时刻:辕门射戟。
袁术想对刘备赶尽杀绝,但是吕布想起袁术之前失信的事。
袁术明明说好了,以后还会给吕布送粮草。结果吕布背刺完刘备,就万事不提了。不仅不继续送粮草,还勾结吕布的手下,反过来背刺吕布。
作为偷袭界的大贤至圣先师,吕布何时受过这个,这简直是职业生涯滑铁卢。
而且,吕布也清楚,一旦刘备没了,袁术就可以把对刘备那一套复制在他身上,勾结泰山诸将来围堵他。
所以,为了保持自己的安全,吕布决定帮助刘备。
这一次耍心眼,虽然留下了刘备制衡袁术,但却得罪了袁术。而且,刘备受过吕布背刺,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和吕布和好。
没过多久,吕布再次和刘备产生了矛盾,又开始攻击刘备。
刘备抵抗不了吕布,只好投靠了曹操。
估计曹操心里得骂:“刘大耳朵你该啊!当初我打他,你还多事收留他。现在咋样,你也遭背刺了吧?该啊!”
刘备先被吕布背刺,又被吕布打跑了,对吕布啥想法,可想而知。
曹操攻打吕布,吕布抗不住曹操的攻击,偏偏这个时候,他因为小事训斥了部将。大家害怕,就把陈宫和高顺抓住了,绑着这俩人投降了吕布。
吕布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投降了曹操。
吕布落入曹操手中这一段,吕布表现的也相当机智,反应程度丝毫不亚于辕门射戟的时候。
吕布先是喊道:“绑的太紧了,帮我松一下。”这是对曹操的一个试探。如果曹操愿意留着他,那就会同意给他松绳子。
要是曹操拒绝了,说明曹操还不太想留他。但即使曹操拒绝了,也只是拒绝了他松绳子的请求,不是拒绝他活命的请求。话没说死,就还有机会。
但是曹操不按套路出牌,而是玩笑着说:“缚虎不得不紧。”
于是吕布直接对曹操说:“明公您忧虑的,不就是吕布吗?现在吕布已经服您了。以后您带着步兵,我带骑兵,天下不难平定。”
咱们分析一下吕布这几句话,简直充满了语言的艺术。首先“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吕布先是抬高了一下自己的身价“明公所患不过于布”,紧跟着又捧了一下曹操“我现在已经服你了”你最忌惮的人都被你打败了,那说明你也相当牛逼啊!
然后他又开始给曹操画饼:“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
短短几句话,先抬高自己,再吹捧对方,最后又给对方画了个饼。一个没用的字都没有。可见吕布不是不会说话,只是没有激发他智力的环境。
和曹操说完,吕布又突然对刘备说话。吕布对刘备说:“玄德啊,现在你是座上客,我是阶下囚。绳子绑的这么紧,能不能帮是说句话啊?”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登门槛效应”,意思是,你求对方办一件小事。只要对方帮了你这个小忙,那接下来你再求他办别的事,那他大概率会答应。
吕布可能不知道啥是心理学,但是他在这里完美的运用了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
他得罪过刘备,也帮过刘备。在他自己看来,肯定认为刘备应该感激自己,但是他潜意识里也清楚,自己得罪过刘备。
那么,怎么能防止刘备报复自己了?吕布出其不意的向刘备求助,要是刘备没反应过来,答应帮他求情送绳子了,那接下来刘备就不好意思再说他不好了。
可是,他有他的小聪明,刘备的反应也很快,直接问曹操:“嗨,你还记得丁原和董卓吗?”一句话断了吕布的生路。
《三国志》中,陈寿总结吕布时说:“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
吕布能在三国乱世纵横这么多年,从刺史帐下一主簿,到割据一方的诸侯,吕布人品确实很差,但他绝不是个头脑简单之人。甚至在许多关键时刻,吕布的反应都相当敏捷。
但是,他虽然机敏,但同时代和他竞争的人也不傻。就比如他临死前和曹操刘备二人的交锋,他的这些小试探都被对方档了回去。
人想走的长远,还是要有点道德的。人和人,并不是只是菜品和食客这一种关系。干大事总是需要合作的,如果别人觉得与你合作风险太大,就只能避免与你合作。
吕布投机太多,毫不顾及别人的利益。坏了自己的名声,也坏了自己未来的路。
一心想把别人当菜吃的人,一旦失势,就只有被扔下餐桌的份。正如陈寿总结的“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