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规的驾驶状态下,轮胎未遭受其他损伤,小型汽车的轮胎一般在行驶 6 - 8 万公里或者 3 - 5 年后予以更换。不过,是否要在行驶 4 万公里时更换轮胎,得依据具体的轮胎使用状况来定。倘若轮胎在行驶 4 万公里之后,被钉子扎破的次数未超过 4 次,接缝处的破损未达 6mm,且磨损标识尚未与胎面持平,没有出现鼓包以及其他损伤,那么就无需更换。然而,倘若出现上述的任何一种情形,那就需要更换轮胎。
鉴于小型汽车轮胎的使用期限受到众多因素的左右,像是气候、路况、驾驶习性、维护养护等,所以每个人所使用的轮胎期限会存在差异。但是,轮胎的使用期限能够通过如下方式来判别:
查看轮胎磨损标记点
在轮胎的侧边会有一个三角形的标记,此标记所指示的是轮胎磨损标记的所在位置,沿着三角形的指向能够找到轮胎花纹沟槽内部的突起横线,这即为轮胎的磨损标记。当轮胎的磨损标记和胎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就应当更换轮胎。
胎侧鼓包
鼓包是由于其内部的帘布层受损,致使轮胎内的气压失去控制,进而让轮胎受力不均衡,受力高的部位会突出,由此形成鼓包。鼓包是无法修复的,鼓包轮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胎的事故,因而需要即刻更换。
胎面老化开裂
当轮胎使用或者存放的时间超过 5 年后,它会变得坚硬,进而出现众多小裂缝,这表明轮胎已经老化,存在安全隐忧,不能继续使用,需要立即更换。
胎壁被扎
胎壁被扎要比胎面更为严峻,如果破损的位置靠近轮毂边缘,这里的钢丝强度较弱,即便修补也难以达成理想的成效,胎侧被扎伤到帘子线时,需要立即更换。
被扎钉间隙超过 6mm
要是胎面损伤的缝隙超过 6mm,深度已然能够看到织物,补胎已然无能为力,需要更换。
需要加以留意的是,更换轮胎之后要进行动平衡操作,以防轮胎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晃动或者上下跳动的情况;避免汽车产生方向盘抖动和车身抖动这类常见的故障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