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得好却考不好? 扎心了,老铁......

为什么学得好却考不好? 扎心了,老铁......

自我检测(问题思维)是一种有效的信息深加工模式,最近研究表明,对要记住的信息进行自我检测要比复读有助于长期记忆和理解!

自我检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书本的“测一测”进行自我提问;另一种是自己编问题,比如将书本的大纲和子标题按照层级编成问题,然后自我提问。

其实,向同学、朋友讲解知识点,帮助他们答疑,这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能让自己主动思考、组织信息,这对学习和记忆非常有用!所以,不要吝啬于同学的请教。这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机会!有经验的同学都知道,很多灵感都是在给别人讲题中产生!

02

高效学习的关键:搭建知识框架

问题思维能启发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但高效学习并不是知识数量的简单堆积和记忆,知识孤岛再多也没有用,关键在于知识之间的串联和组织,要建立一个能帮助我们把不同信息联系起来的框架:构建出知识的树状图!

以高中学习为例,书本其实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无序堆积,而是一个树形结构,一个节点就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建立并完善这课知识树,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增删节点,不断发展、壮大这棵知识树,高三复习时,完全以节点中的问题进行回顾、复习,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思考过程,而不用低效的翻书、复习、遗忘。

知识树一旦被搭建出来,每一个节点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与周边知识节点的一次连接,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越来越紧密,知识树也就越来越有条理,越来越有生命力,很多问题自然而然就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而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

让知识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学得好”!

03

如何保证临场心态?

先来了解下压力管理悖论:典型压力管理强调减压、放松的重要性,这其实进一步肯定了担心的事实,即压力、焦虑是表现不好的信号,告诉紧张的人要平静下来,这强化了他们觉得自己不行的信念,提高对未来焦虑的担心!此外,现实中,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压力避无可避,压力及压力带来的焦虑就会形成叠加效应,陷入恶性循环。

不禁想起中考、高考,越是试图放松下来,越是期望云淡风轻,内心深处越是紧张,那时候学过不少的放松减压技巧,听别人讲的头头是道,但似乎一用到自己身上就没什么用。

其实,选择视焦虑、压力为兴奋、能量或者动力,并不会降低压力反应,与直觉相反,压力越大,成绩提高却越显著,这是因为压力反应本身就是进化出来帮助我们整合身心资源的!当感觉紧张时,告诉自己这是兴奋,是身体帮助我们更好表现,这确实简单、管用!重大事件之前,焦虑和兴奋之间,仅仅一线之隔!

再者,如果人们被简单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即使这种只是随便说说也无妨,重要的是信息改变了焦虑信号的意义,不再是“你会搞砸的”,而是你会更好发挥的证据。

压力新思维把视为障碍的身体压力反应看成资源,使天平从“我无能为力”向“我能行”倾斜,这个思维转变会随着时间叠加,它意味着在生活中,面对压力时,你感觉透支还是被赋予能量!科学的压力管理,不是试图减轻它、逃避它,而是在压力下成长的勇气,转变压力思维的能力:视压力为资源。

打破传统错误的压力观,临场压力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如果能够视压力为资源,临场考试就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焦躁不安了,相反压力越大,超常发挥的概率就越大!

方法对了,努力够了,你才能成为“学霸”!

点击一下,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逾期黑户怎么消?别慌,这里有你最需要的解决指南!
中国男篮世界杯之旅惨败,苏群直言不讳:惨案,自己造成的
汉末群雄:刘备诱杀韩暹杨奉,刘吕失和互生嫌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