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者拨通农行官方电话时,农行则提醒道,“为切实保障客户用卡及资金安全,我行正全力开展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治理工作,如您近期银行卡突然出现使用异常,或交易受限等情况,请您携带银行卡及有效身份证件到就近网点核实具体受限原因及解决方案。”
此外,记者联系了工商银行深圳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现在银行卡额度会根据银行卡使用情况,以及资产情况进行调整,对非柜面渠道如ATM等进行限额,“数据会根据活跃度(设置限额),并不是人工扫查。”
“长期不用的情况下,突然进行大金额交易,就可能是异动。”工作人员表示。
这类问题该如何解决?
那么,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银行在配合“断卡”行动的过程中又该如何获得储户的支持和理解呢?这里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广大储户的知情权,相关银行应及时将有关“断卡”行动的治理内容以及对“沉睡卡”、一人多卡等带来的影响,以短信等方式告知储户。
毕竟,部分储户存在“沉睡卡”、一人多卡现象,有其历史原因,比如因异地工作或者工作生活需要,办理多张银行卡,有些卡使用频次并不高。银行应当提前通知,方便这部分储户了解相关治理内容,并提醒、督促储户尽快加以妥善处理,而不是到了紧急用钱时才发现取钱额度受限。
其次,当事银行对储户取钱金额限定为1000元,这是否于法有据?这是依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还是银行自由裁量所致?
如果是前者,银行面对储户疑问应出具相关规定,做到管理依法有据;如果是后者,则应事先加以科学论证,征询用户意见和建议,而不是单方面制定对应标准。
毕竟,银行属于公共服务机构,其服务标准应坚持储户本位,各项规定的价值取向是为了方便储户而不是制造障碍。银行在配合有关治理新政时,也要满足广大储户的合理需求,尤其是关注每一个个体,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现实中,看似微小繁琐的做法,可能会增添一部分服务成本,却能贴近储户,急储户之所急,解储户之所难,这才是银行在配合有关方面“断卡”治理行动中应当起到的作用。
任何社会治理行动都要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体合法权益,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银行或其他机构部门在治理过程中要坚持文明规范的服务意识,不能将公众当作管理对象。以良好的服务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配合行动,才是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金融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的责任表现。
就此去看,银行还是要以法律为基准,充分尊重和保障储户在法律范围内对资金的支配使用权利,在完善风控制度的同时,针对储户取钱不便等诉求,尽快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手段。这当是银行服务意识和能力的体现。
声明:内容综合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您觉得此文不错,千万不要私藏,记得点个【在看】,或者转发收藏。
北京大妈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妈说
因为公众号更改了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北京大妈的文章,记得给我们加个“星标”,这样每次大妈发文第一时间就在您的列表里。
人生总有遗漏,但是别忘加“星标”哦!具体方法如下:
猜
20省公布社会平均工资,对你的养老金上涨有重大影响!
你
2022养老金方案,哪些地方会率先调整?哪些地方会落后?还有哪些新变化?
想
千万富婆,无儿无女,财产被保姆强行霸占,晚年竟如此凄凉...
看
国务院最新发声!关于养老金和医保,这场发布会信息量巨大!
↓↓↓ 退休人点这里,上千节课免费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